与AI合作穿越剧,编剧徐婷:AI脑洞大,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表达

AI资讯2年前 (2023)发布 GPTHub
19 0
与AI合作穿越剧,编剧徐婷:AI脑洞大,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表达

图片来源@AI全家桶

文 | GPTHub

热门喜剧秀《周六夜现场》本季提前结束,美剧《亿万》最新第七季的更新搁浅,漫威新电影《新刀锋战士》暂停拍摄……美国影视娱乐行业的编剧们以抵制AI为由的大罢工,开始影响诸多作品的产出,据说造成了100亿美元的损失。

这场罢工已经持续了一个月,最初由抵制AI介入编剧工作而起,逐渐走向了编剧薪酬不合理这一核心问题。大洋彼岸的编剧大罢工也引发了一些国内从业者的讨论。

对于AI“从旧剧本产生新剧本”的功能,《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认为,“必须给素材支付费用,或者每年统一给编剧工会一个整体费用”。影评人秦祎墨对好莱坞编剧表达了支持,“希望好莱坞的编剧们能赢,看看没有剧本,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导演、制片人上哪说话去”。

“AI替代论“终于流转到同样需要大量创作的影视行业时,抵制、担忧之外,还有尝试与实验。今年4月,上海欢雀影业与北京一览科技宣布将推出由“AI编剧”参与的剧集《蝶羽游戏》,剧本由知名编剧徐婷在一览运营宝“AI编剧”的辅助下共同完成。

徐婷是欢雀影业的合作编剧,此前曾执笔过多部知名电视剧,如《墨白》、《我的波塞冬》、《轩辕剑之汉之云》,本次执笔的《蝶羽游戏》大概率是国内首个公开有AI参与的剧作。那么,AI在影视剧的创作中表现如何?

令徐婷的惊艳的是,在使用一览运营宝的“AI编剧”功能时,只靠几个关键词就出现了包括陆地冒险、海底探宝等非常丰富的启发,”AI编剧最大的优点就是试错成本的降低和创意思路的启发。”

但她也告诉告诉《元宇宙日爆》,在表达情感的独特性、细腻度上,AI编剧不如人类编剧,“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不会也不应该被替代,人依然是第一位的。 ”徐婷认为,AI的大趋势不可逆,“很难有哪个编剧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能超过 AI”,未来能在行业里生存的编剧是那些有独特的思考,独特表达的创作者。‍‍‍

“AI编剧尤其适合开脑洞”‍‍‍‍‍‍‍‍‍‍‍‍‍‍‍‍‍‍‍‍‍‍‍‍‍‍‍

元宇宙日爆:《蝶羽游戏》被称作国内首个用AI编剧辅助生成剧本的电视剧。作为编剧,你用一览科技运营宝的“AI编剧”功能,主要是辅助写剧本框架还是梳理文本?这与以前你独立创作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徐婷:目前剧作的核心构思和框架还是在于编剧。我会在已有的大纲和框架的基础上,用“AI编剧”辅助创作。AI编剧尤其适合情节桥段的开脑洞阶段,例如在“创意”栏输入提示,一次就会自动生成三个“情节”,还可以无限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AI编剧最大的优点就是试错成本的降低和创意思路的启发。

元宇宙日爆:听说《蝶羽游戏》的剧本已经完成,在目前的版本里,原创部分和AI创作部分的占比分别有多少?

徐婷:剧本的第一版已经完成,目前还在不断修改中。导演、监制都给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剧本创作就是这样一个和制作团队一起不断打磨的过程。

我没有特意去计算过原创部分和AI创作的占比。对我而言,AI就是一个工具,一个提供创意思路的工具。它可以省去很多查阅资料时间、帮忙理顺情节的工具,或者说它就是一个 24 小时在线经验丰富的创作伙伴。至少我不会直接把AI生成一堆文字copy放到作品里。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不会也不应该被替代,人依然是第一位的。 

元宇宙日爆:与AI“合作”创作这个剧本的过程中,有没有是工具产出的、令你感到惊艳的环节或内容?

徐婷:有的功能确实很惊艳,比如只靠几个关键词,一览运营宝 AI 编剧就给我提供了包括陆地冒险、海底探宝等非常丰富的启发。另外,首曝海报也是用一览运营宝的AI绘画做成的,我觉得氛围感、场景都是很好的。我看到海报的时候就在本子里加了一段竹林场景的戏。我不会绘画。但是依靠情节、文字生成剧情的概念图可以对我进行创意的二次启发,这是一个很新颖很高效的创作模式。

与AI合作穿越剧,编剧徐婷:AI脑洞大,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表达

《蝶羽游戏》海报由一览运营宝的AI绘画生

元宇宙日爆:这种输入提示词即可自动生成结果的AI功能,会不会让编剧的入门门槛降低,带来更多新人卷进编剧行业?

徐婷:入门的门槛确实会降低。但放到大的宏观视角里看,要做出好作品就更难,得有这个心理预期,需要更好的核心创意和思想内涵。

元宇宙日爆:《蝶羽游戏》被称作“集古装、悬疑、谍谋、甜宠于一身的作品”,看上去元素十分丰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徐婷:《蝶羽游戏》讲述了一名21世纪的金牌女销售,无意之中穿越到古代,成为了间谍组织“蝶羽”的头领。同时女主也是京城花家的长女,身负重任。为了回到现代,女主不得不扛起一切,参与危险万分的“全能者游戏”,凭借现代思维和情商,与游戏发起者玩起“狼人杀”猜身份游戏,并成功伪装,获得冠军。最终在一场场血与泪中,女主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收获了亲情和爱情。

元宇宙日爆:一览运营宝有没有显示出风格偏好?

徐婷:什么风格都可以,只要你给到相应的提示词,它给出的结果都是有效的,高质量的。我用到更多的是AI编剧对游戏关卡的设置和创新。

与AI合作穿越剧,编剧徐婷:AI脑洞大,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表达

一览运营宝置入AI编剧功能

元宇宙日爆:欢雀影业和一览科技为什么选择《蝶羽游戏》来尝试“AI编剧”?据悉,双方还将共同开发多部基于AI编剧辅助生成剧本的影视长短剧项目,之后的项目还会涉及哪类剧作?

徐婷:因为《蝶羽游戏》的题材特别,它需要强大的逻辑,其中还有很多谍谋、关卡的部分,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创意和脑洞,AI编剧在这些方面可以给予较好的辅助。

欢雀影业团队给了我很多创作空间和支持,目前合作的项目里的短剧专案只是初试水,之后还是希望可以合作公司更多的长剧。题材包括都市、职场等等。

“AI无法替代人类编剧独特的情感表达”‍‍‍‍‍‍‍

元宇宙日爆:在编剧这个内容创作行业,你认为AIGC工具对一个剧本的质量层面贡献有多大?哪些工作可以交给它,哪些无法替代?对于成熟编剧而言,AI会改善工作效率吗?

徐婷:AI因其强大的数据库和生成能力,确实可以提供很多有效的创意和情节。但作品还有很多是编剧的个人表达,还是有独特性的,这是AI无法取代的。

提高工作效率的话,还是要看如何合理地发挥编剧自己优势并结合AI擅长的部分。

元宇宙日爆:从专业编剧视角看,你认为AI现在能否脱离编剧的大量参与,仅用提示词就单独创作出一个好故事?

徐婷:目前可能还比较难,但未来要看融合的市场运用的能力。一览 AI 编剧其实已经迭代出了第二版,目前在内测,我也在用,生产能力有质的提升。

元宇宙日爆:现在很多观众会吐槽,国内一些职业题材的影视剧,一涉及到职场情节,就很不真实,甚至认为是编剧不了解各个行业的真实状况和专业知识所导致。如果使用AI,能帮助创作者适当解决这些问题吗?

徐婷:是有优势的,毕竟AI有海量专业的数据支持。但我建议,即便AI能帮助很多,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去体验生活。

元宇宙日爆:编剧可以从AI生成的众多内容中挑选再进行二次创作,这种方式是否会造成剧本中角色和剧情的不连贯?

徐婷:我个人的观点仍然是,编剧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利用好 AI 的能力,和 AI 做朋友,而不是全部交给 AI。假如我今天出一个剧本,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只占1%,那我不会要这个剧本的署名权。

元宇宙日爆:编剧结合AI生成的创作方式是否不利于“草蛇灰线”、“层层解密”类型的故事?根据你的体验,AI编剧是否有一些格外擅长或很不擅长的题材?

徐婷:草蛇灰线、层层解密的关键在编剧,不在AI,也不应该在 AI。

目前来看,在各类题材上的表现都不错,或许是我挖掘的还不够深,从技术层面来讲,它的能力取决于数据集,应该很难有哪个编剧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能超过 AI,围棋上 ,AlphaGo已经打败人类了,所以评判的标准不应该在这。我觉得可能在表达情感的独特性、细腻度上不如人类编剧。

“AI大势不可逆,能生存的编剧是有独特表达的创作者”

元宇宙日爆:截止目前,好莱坞编剧工会组织的大罢工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罢工因抵制人工智能介入剧本写作而起,你认为编剧们真的是在抵制AI吗?

徐婷:这个事情我有看到,但是罢工的点还是因为AI会影响到编剧收入,没有人否认 AI 的能力。我觉得无论AI如何发展,编剧的收入都应该受到保护。或者说,如何做新技术变革下的编剧是每一个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历史的车轮不会倒退,中学历史课本上写的很清楚,人类之所以进化成人,最根本的是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AI的作用同样如此。

元宇宙日爆:你怎么看待影视行业的“编剧会被AI取代”这种的想法?你的同行们有“被AI抢饭碗”的担忧吗?

徐婷:当然有担忧,但抵制AI不是解决办法。这也意味着未来能生存的编剧不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能独特思考、有独特表达的创作者。

元宇宙日爆:“AI带来失业”这几个月来的社会热门话题,在你看来,除了编剧,国内影视行业还有哪些职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徐婷:各行业的方方面面吧,场景、美术、特效或许都会有变革。

 

元宇宙日爆:目前,生成式AI技术仍在高速发展中,对于当前的“AI编剧”,你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你认为“AI编剧”未来还可能怎样进化?

徐婷:未来如果能发展到使用AI的过程就能获得很好的内容呈现和收益,我相信大家还是很乐意(采用的)。

元宇宙日爆:你会继续参与其他“AI编剧”项目吗?你对这类有AI参与的作品的前景怎么看?它们能否在与真人编剧的“合作”下具备爆款潜质?

徐婷:有机会的话会参与。我对前景的看法是AI的大趋势不可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合理使用用的AI才能长久地走下去。

爆款的因素有很多,认真做剧本做内容,其他的交给时间和市场就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必读要闻一:谷歌测试医疗聊天机器人,AI医疗时代有望正式开启 谷歌云业务部门表示,正在与Mayo Clinic合作测试一项新的服务,以定制专用的医疗领域的聊天机器人。 海外“AI+医疗”发展相对成熟,已推出AI影像、诊断、制药、管理、机器人等产品。长江证券认为,多维度共同驱动之下,“AI+医疗”有望成为医疗IT行业下一个核心增长点。国内相关企业或进一步加大AI领域的研发进度,未来存在商业化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上市公司中,朗玛信息(300288)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产品“朗玛·39AI全科医生”的认知水平可以达到初、中级全科医生的水平。创业慧康(300451)与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智慧医疗创新中心签订三方战略协议,推动AI大模型在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个人健康等场景中的研究与开发。 必读要闻二:这类器件有望广泛应用于光模块等多个领域 机构指出,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具有大带宽、低功耗、小尺寸等优势,有望成为调制器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光通信、光纤陀螺、超快激光器等领域均存在对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需求,未来增长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薄膜铌酸锂器件将大大减小尺寸,有望广泛应用于光模块和光器件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根据Light Counting的预测数据,薄膜铌酸锂调制器适配的600G及以上相干光模块DSP市场,有望从2021年的1.31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9.92亿美元,6年CAGR为40.06%,薄膜铌酸锂调制器行业具备较高的成长性。 上市公司中,天通股份(600330)生产的铌酸锂单晶材料是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的上游关键原材料。光库科技(300620)具备了开发高达800Gbps及以上速率的铌酸锂调制器芯片和器件的关键能力。 必读要闻三:到2027年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或将超过570亿美元 咨询机构Niko Partners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游戏市场收入达到455亿美元,包含手机、PC和主机游戏。中国游戏公司在全球手机游戏和PC游戏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7%和39%。预计到2027年,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将超过570亿美元。 随着游戏科技不断发展,相关科技的运用早已突破游戏行业本身,在AI、VR等诸多领域也已产生作用。中信建投表示,游戏行业是AIGC的天然适用场景,是AIGC最重要的商业化方向之一。随着未来AIGC技术不断成熟,其对游戏行业将带来变革式影响。 上市公司中,顺网科技(300113)边缘算力网络可提供足量及就近的边缘算力服务,承接来自于人工智能、云游戏、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对于实时算力的需求。迅游科技(300467)的“迅游网游加速器”是基于公司独立研发的SCAP,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必读要闻四:这一模式或快速在AI行业渗透,可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 随着AI的快速发展,算力短缺问题凸显,算力租赁或成为AI企业破局点。 华福证券指出,对于大多AI企业和行业应用企业而言,轻资产的算力租赁模式与企业资金实力和业务场景最为匹配,该模式有望快速在AI行业渗透,掌握算力资源的企业将具备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算力租赁业务本身也是轻资产模式,通过管理城市云的闲置资源并进行调度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租赁收益与政府分成实现双赢,有利于城市云的进一步落地。 上市公司中,世纪华通(002602)深度参与投资的位于上海松江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及生态产业园区项目。首都在线(300846)在10余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了云网一体化的云计算节点,可为云游戏、AI、XR、数字人、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等各领域提供算力。 钛小股·钛媒体财经研究院 2023.06.12 下载钛媒体App,关注更多财经投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