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发展受关注,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志向远大

AI资讯2年前 (2023)发布 GPTHub
4 0
6G发展受关注,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志向远大

5月25日消息(艾斯)在最新一份报告中,市场研究公司Omdia资深首席分析师杨光对今年3月在南京举行的全球6G大会的技术方向和行业参与情况进行了复盘与分析。

该报告指出,未来论坛(FuTURE Forum)是一个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组织,致力于促进先进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如今,该论坛已经拥有几乎所有中国主要高校和全球重量级产业参与者的成员。此外,未来论坛还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定期交流,包括日本的Beyond 5G Promotion Consortium和欧洲的6G相关研究项目。

在今年的全球6G大会上,来自中国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以及来自欧洲、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演讲者,围绕当前6G研究的关键议题展开了讨论。同时,大会还介绍了中国、韩国、日本和欧洲在6G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发表声明,呼吁全球合作推进6G发展。

作为受邀参与6G技术趋势小组讨论的一员,Omdia分析师杨光表示,此次活动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是中国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以及可能还有韩国和日本的同行,都在积极准备迎接6G时代。他们对未来技术发展充满雄心壮志。

技术讨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来提升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例如,结合通信和计算,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技术提升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将地面网络与卫星系统融合,通过卫星直连手机服务扩大移动网络覆盖范围;实现通信与感知的融合,为新的服务和应用开辟可能性。

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于6G的发展抱有远大志向。全球6G大会几乎涵盖了当前6G研究的所有热点话题,包括太赫兹技术、空天地组网、绿色网络、6G空口、通信与感知集成、网络安全和隐私等。这些讨论旨在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提升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

首先,通信和计算技术的融合对于现代通信系统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成为了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有望深度融入到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设计中,实现自适应信道建模、降低成本、增强跨层优化等功能。

其次,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的融合也具有重要意义。最新款iPhone和高通骁龙SoC平台已经支持卫星直连手机短信服务。3GPP R17对非地面网络(NTN)进行了详细规范,未来在5G-Advanced系统中将进一步增强其能力特性。预计NTN将成为6G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支持短信服务,还支持语音和某种数据连接。

另外,通信与感知的融合也是一个重要领域。基站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用于信息传输,也可以用于周围物体的探测。无线电通道的特性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利用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等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推断出导致通道变化的原因,比如人的存在或活动。因此,基站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通信交换观察结果。感知能力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和无人驾驶飞行器(UAV)管理等新型服务。

所有这些融合将增强移动网络的能力,并扩展网络服务到新的细分市场。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积极态度得到了东亚邻国的响应。

韩国和日本的6G进展也备受关注。韩国科技与ICT部的Sungho Choi博士介绍了韩国的“K-Network 2030”计划。韩国计划在2028年推出6G网络服务,提前了原计划两年。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将投资高达6253亿韩元(4.81亿美元)用于6G研发,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pre-6G演示。此外,韩国还将建立K-OTIC(韩国开放测试和集成中心),推动Open RAN生态系统的发展。

NTT DOCOMO的Takehiro Nakamura代表日本Beyond 5G Promotion Consortium介绍了日本的6G战略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NTT DOCOMO在6G方面的工作。根据日本的计划,2028年将启动6G商用服务,2024年启动pre-6G研发。目前,日本已经启动了一系列6G相关项目,包括基于太赫兹技术的6G系统、基于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新型通信系统等。

总的来说,未来论坛的全球6G大会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中国、韩国、日本和欧洲等地的专家都对6G的发展寄予了厚望。6G的到来将带来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全球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6G技术的研发和商用化,实现数字化时代的新飞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